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新闻

华大马克思主义讲坛第十九期 | 孙熙国教授主讲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来源: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发表时间:2021-10-17点击:

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讯(记者 黎梦婷;摄影 殷淑霞)10月16日下午,第十九期“华大马克思主义讲坛”在一号教学楼1101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坛邀请到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经理孙熙国教授作题为《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报告。学院经理万美容教授主持本次讲坛活动,学院部分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到场聆听。

孙熙国教授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会长。主持“马藏早期文献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对象与理论体系”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著有《先秦哲学的意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沿问题研究》(第一作者)等,主编全国高校哲学专业统用教科书《中国哲学史》,主编全国高中生统用教科书《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等。在报告中,孙熙国教授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新发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孙熙国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例,表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准。并指出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着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可细化成理论不彻底,不能说服人;理论转化不够,不能提升人等六大问题。其中,亟需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而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随后,孙熙国教授结合自己有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研究,提出“立足实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牢记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六条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的路径。最后,孙熙国教授解读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两者的联系,强调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学科是重点学科、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是重点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重点课程,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领航工程,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学科的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并指出高校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要坚持“马院信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

在互动环节,孙熙国教授就同学提出的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撰写学科论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细致且生动的解答。孙熙国教授以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审核:万美容)

快速通道